就在马科斯在众议院念稿的同时,数千名菲律宾民众已经涌上马尼拉街头,高喊"卖国贼"口号,焚烧着他与特朗普的肖像。
这位菲律宾总统正经历上台三年来最黑暗的时刻,他的国情咨文演讲短得可怜——仅70分钟,比去年缩水近半,更令人瞠目的是,这位曾经嚣张放言"不放弃一寸领土"的总统,这次竟然一个字都不敢提中国。
人在困境时的样子,往往最能看清本质。马科斯这次国情咨文的态度变化,无疑是一面照妖镜,映照出他外交政策的尴尬处境。
7月28日这天对马科斯来说格外难熬。他原本以为借着访美归来的东风,能在国情咨文中大秀一番"外交成果",谁知从美国带回来的却是两记响亮的耳光。
前几天马科斯兴冲冲地飞去华盛顿,满心期待特朗普能支持他的反华立场,给点实质性好处。谁知特朗普当面对他说了什么?"中美关系很好",还特意重申了两遍,甚至建议菲律宾也该"与中国搞好关系"。这话听在马科斯耳中,如同当头棒喝。
更糟的是,在关税问题上,特朗普的"慷慨"也让马科斯尴尬至极——原本20%的关税,特朗普大发慈悲地降了1%,变成19%。这种近乎侮辱性的"优惠",让马科斯在本国民众面前彻底丢了脸。
马科斯上台三年了,菲律宾民众的生活有什么改善?恐怕连他自己都答不上来。这位总统忙着搞政治斗争、南海对抗、倒向美国,却对民生问题视而不见。
他在国情咨文中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: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正在加剧。中期选举的失利已经给了他警告,参众两院不再是他的一言堂,执政基础开始动摇。
街头示威者的口号刺耳又直接:"马科斯把菲律宾都卖给了美国!"这句话背后,是民众对高关税、高物价和"美国优先"政策的深刻不满。
从咄咄逼人到低声下气,一场笑话自己演对比去年的国情咨文,马科斯的态度转变堪称戏剧性。去年他底气十足地叫嚣"不放弃一寸领土",今年却变成了"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,不是任何人的敌人"。这种180度大转弯,连菲律宾媒体都看不下去了:"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马科斯吗?"
更耐人寻味的是,谈到美国时,马科斯像个欠债人一样表示"这是菲律宾对美国的亏欠"。这话说得,怎么听都像是被迫表态。
仔细分析马科斯当前面临的困境,不难发现他陷入了典型的"小国外交悖论":
一方面,他试图通过南海议题博取美国支持,却发现美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;另一方面,他想借对抗中国转移国内矛盾,结果火烧到了自己身上;第三,他想证明自己的外交能力,却在国际舞台上被当成了棋子。
这三重悖论叠加在一起,让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上只能避重就轻,用70分钟的废话来掩饰政绩的空白。
倒向美国的代价,菲律宾民众买单特朗普的19%关税政策已经开始伤害菲律宾经济。据菲律宾官方数据,仅今年上半年,出口美国的商品就下降了15%,对菲律宾经济造成近10亿美元的损失。
与此同时,马科斯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引发的贸易摩擦,也让菲律宾民众生活成本上升。一位马尼拉的渔民告诉记者:"我们不需要什么南海主权,我们需要能吃饱饭的政策。"
这种民生与政治的割裂,正是马科斯政策失败的最好证明。
怯场的国情咨文,预示着什么?马科斯这次怯场的国情咨文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:他的"反华"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。没有美国的实质支持,没有国内民众的认同,这条路注定是条不归路。
当然,我们也不该对马科斯的"低调"抱有太多期待。这种转变更像是形势所迫的权宜之计,而非真心实意的政策调整。若他在国内政治斗争中重获优势,或从美国那里得到一点甜头,很可能又会恢复之前的嚣张气焰。
马科斯的故事其实是个典型案例: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过度倾斜的代价往往是惨重的。无论是依附美国还是对抗中国,最终受伤的都是本国民众。
51配资-51配资官网-老牌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