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西南的经济版图上,成都与重庆这对“双子星”的竞争与合作,一直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议题。
经济
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,重庆凭借3200万人口和8.24万平方公里的体量,GDP总量稳居西部第一,相当于1.4个成都。其工业基础雄厚,汽车、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贡献了60%的工业产值。
尽管总量稍逊,但成都的人均GDP(12.8万元)高于重庆(10.09万元),且高新技术企业数量(1.2万家)位居西部第一,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161.6%。
重庆胜在规模,成都赢在效率。
产业
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有1台“重庆造”,新能源汽车产量95.32万辆(全国前三)。
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产量(3个万亿级、3个五千亿级、6个千亿级集群)支撑起西部最大工业基地。
在成都,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15%,天府国际生物城、西部(成都)科学城汇聚6700家生物医药企业,成渝生物医药集群规模超6500亿。
商业航天、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爆发,如“贡嘎一号”机器人60%零部件本地化。
重庆是西部工厂,成都是创新实验室。
科创
成都坐拥5所“双一流”高校(川大、电子科大等),研发投入强度3.2%,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中西部第一。
西部科学城(成都)聚集2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,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800亿。
重庆拥有国家超算重庆中心、两江协同创新区聚焦智能制造,与成都形成“研发—转化”互补。
成都强在基础研究,重庆强在产业落地。
开放
成都双机场年吞吐量1.3亿人次(全国第三),中欧班列(成渝)开行量超2000列。
240小时过境免签、429家离境退税商店,国际化消费环境领先。
重庆拥有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,2025年铁海联运货值增长26%,跨境电商交易额五年增长4倍。
成都链全球,重庆通欧亚。
城市
重庆洪崖洞日均客流超10万人次,长江索道入选“全球十大特色交通工具”。
2024年旅游收入5000亿,碾压成都的3732亿。
公园城市理念获联合国“人居奖”,人均绿地16.8平方米,“蓉漂计划”年吸引人才超50万。
重庆是打卡圣地,成都是定居天堂。
未来
2025年,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还是五周年,两地已从“暗自较劲”转向深度协同。
重庆西南铝供应C919机头材料,成都中车为重庆地铁造车体。
医保互认、公积金互贷,210项政务“跨省通办”。
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集群,目标川渝GDP突破10万亿。
最终
若论经济规模与战略地位,重庆是西南之王;若论创新活力与生活品质,成都更胜一筹。
但真正的赢家,应该是成渝双城经济圈——这对“双子星”的合力,正让中国西部崛起为“第四极”。
51配资-51配资官网-老牌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